鐘麗麗
編者按:有這樣一群志愿者,他們投身支教項目,在鄉村孩子們的快樂童年和美好未來之間,用青春和熱血,架起了一座美麗的橋梁,用教育改變鄉村孩子們的未來。那些曾經羞澀、迷茫的孩子,在他們的陪伴下,變得對自己充滿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他們育人,也遇見了更好的自己。
十年黔行,矢志不渝
2013年7月,我校10名同學參加了由中國貴州高校傳媒聯盟和中國青年報發起的貴州地區“快樂學?!笔钇谥驹刚叻栈顒?,這次活動下來,一路的感動讓他們覺得有義務和責任為這些鄉村孩子們做點什么,通過他們的努力,“一路黔行”服務隊便由此誕生。團隊自2013年成立以來,就與貴州盤縣邊遠地區的中小學成功建立了長期支教服務關系,隨著團隊成員擴充,新支教點建設,學校下撥經費無法滿足現實需要,經費吃緊問題很快凸顯出來。團隊成員通過愛心義賣、愛心募捐、“小小志愿者”公益創業項目等形式籌集資金,甚至一度賬上還有“結余巨款”,留給下一屆同學去接力。
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是“黔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支教點在貴州山區,離學校有1000多公里,那時候交通不便,隊員們需要乘坐20多個小時的火車,然后轉乘10個小時的汽車,其中還要顛簸幾個小時的山路。有隊員一路嘔吐不止,有隊員因水土不服患了急性腸胃炎。吃的是粗飯菜、走的是泥巴路、睡的是水泥地,“黔”行路上的苦一言難盡,但沒有一個“黔行人”打退堂鼓,始終堅持在三尺講臺上,為孩子們傳授知識、描繪夢想,用青春之火點亮了山里娃的希望之光。
沒想到這件事一做就是十個年頭,當初的大朋友們教過的小朋友現在都已經讀了大學。暑假回鄉的他們也很快加入“一路黔行”志愿服務團,成為“編外”人員,為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服務團成立近十年來,一直牢記“關愛留守兒童,放飛少年夢想”宗旨,共組織500余名志愿者、先后多次赴湖北省黃石市、貴州省六盤水市、遵義市、銅仁市等山區小學開展暑期支教活動,服務學生人次三千有余,為數千名留守兒童提供了學業幫扶、愛心陪護、素質拓展、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務。2016 年,銅仁市沙坪村村支書自豪地講到:“我們這個村把最好的資源都給了教育,感謝湖北師范大學的志愿者們不遠千里來村里支教,村里大學生實現了從無到有,我相信后面會越來越多。”
滿腔熱血,一展少年凌云志
2021年,團隊成員董曉霖跟隨隊伍來到了貴州省銅仁市思南縣,她說:“上天賜予我最盛大的禮物,就是能在這個夏天和大家相遇。”孩子們不是第一次做學生,但她卻是第一次做老師,由于歷史學科的特殊性質,課堂并沒有過多的互動環節,盡管她已經盡量將歷史故事講述得生動有趣,但年齡較小的孩子依舊難以接受。于是初級班的教室里總會出現一幕幕荒誕劇情,講臺上是老師眼神注視著墻壁授課,講臺下是一堆各自娛樂的孩子。面對這種困境,董曉霖決定深入孩子們的群體,經常與他們一起娛樂玩耍,終于在聊天中知道了孩子們眼中的歷史課是什么樣子,于是她馬上修改教學方法,用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和語言去講述歷史故事,有時候還會讓孩子們表演情景劇,極大地提高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原本沉悶的課堂也再次煥發生機。“我希望他們能夠記得,在2021年的盛夏有過這么一群人,來到他們的生命中,帶來了許多快樂的回憶,就已經足夠。哪怕在遙遠的以后,他們記不清楚我們的名字和容貌,但卻會永遠記得這份快樂的感覺”董曉霖在回憶時說道。
“每一天都很快樂呢”是支教隊員們常說的幾句話。一起支教的隊伍是通過隊員自愿報名,然后選拔的方式組成的。最開始誰也不熟悉,坐在一起吃飯的時候都默不作聲,但是大家相處的卻非常的愉悅。在生活中更是相互幫助,共同構成了一段美妙的支教之旅。支教生活并不是每天都有活動,有時候也很平淡,但是在這平淡的生活中,從來不缺乏同學們的歡聲笑語。“不知道為什么跟大家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會笑,我們隊伍最不缺乏的就是笑聲。記得有一天晚上家訪回來后停電了,但是我們還沒有吃晚飯,最終我們只能在小賣部里一人一包泡面共同坐在院子里吃,天空繁星點點,有好友兩三,泡面相伴,笑聲陣陣,好不愜意的夜晚。”這是支教隊員李麗媛關于支教生活的美好回憶。
2022年,支教隊員鄭子怡在陽新縣龍崗鎮的八一小學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日子,她說:“雖然學生很多,但是我記得他們中的許多人,調皮搗蛋的肖燦和黃錦程,很有思想的肖燁,落落大方的劉雨霏,古靈精怪的劉雨萱,靦腆卻強壯的肖澤,活潑好動的陳彬,呆呆傻傻的肖俊,聰明伶俐的成紀元,看起來就很有文化的李軍豪……他們就好像天上的星星一樣,一閃一閃地散發著獨屬于自己的光芒,他們都是不一樣的個體,都有著自己的閃光點,都值得被我們喜歡!”如果有愛但沒有能力做大事,那就用懷著大愛的心做小事,“希望以后的他們能夠心想事成,每天都可以開開心心,無憂無慮的,帶著我們給他們的這一份希望和溫暖快樂的走下去,希望他們能夠好好學習,朝著自己的理想去奮斗,相信他們都會擁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我期待著看見一個更加閃耀的他們!”鄭子怡激動地說道。
十指春風,一傳百年
每一次素履以往,都會因為一雙期盼的眼睛而堅定;每一次翻山越嶺,都會因為一個純真的笑容而值得;每一段支教時光,都會因為一雙用力揮別的小手而珍貴。“一路黔行”團隊秉承“關愛留守兒童,放飛少年夢想”的宗旨,每年寒暑假積極前往支教點開展志愿活動,為學生們充實假期,豐富課外生活。團隊的支教事跡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反響,得到了支教地及校方領導、社會的大力支持,同時被中國青年網、東楚晚報、云上陽新等多家媒體報道。此外,團隊自身注重沉淀、積極創新,疫情期間,依托互聯網優勢,開展線上支教活動并取得良好成效,團隊的參賽經驗豐富,獲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獎多項。2016年10月被評為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志愿服務團隊;2017 年5月榮獲“第十二屆中國大學生年度人物”入圍獎;2018年11月,“關愛留守兒童,放飛少年夢想”一路黔行暑期支教社會實踐項目,獲評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千校千項”的“最具影響好項目”;2018年榮獲湖北省“本禹志愿服務隊”稱號;2019年12月榮獲中國青年志愿者協會“七彩假期”志愿服務項目示范團隊;2021年獲得第四屆湖北省高?!芭c綠同行”微公益環保創意大賽二等獎;2022年獲得第五屆湖北省高?!芭c綠同行”微創意環保創意大賽入圍獎;2022年獲得第六屆湖北省青年志愿服務項目大賽銅獎;2022年11月,團隊榮獲黃石市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先進集體。
同時,在疫情大背景情況下,團隊積極創新活動形式,組織支教隊員開展線上支教。通過對學生前期調研分析,根據其薄弱學科與自身個性做出教學設計,進行有針對性的一對一線上授課。主要開設語文、數學、英語課程,此外,借助互聯網資源豐富的優勢,圍繞陶藝、蠟染(印花技藝)、剪紙、戲曲、皮影、刺繡等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心理健康、生態文明等方面開展德育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除支教活動外,團隊還定期在校內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 , 如風采展活動、校內外愛心義賣活動、主題社區、捐書活動等。團隊每學期舉辦一次愛心義賣活動,成員通過掃樓回收成色尚好的物品,經清潔消毒整理后,在校內外擺點出售。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況下,團隊會前往社區陪同留守兒童做游戲,為留守兒童講故事,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建設。為了加強與支教地小學的聯系,團隊利用愛心義賣所得資金購買書籍與其他物資前往小學開展圖書捐贈活動,活動過程中,團隊成員與當地老師積極進行交流,實時關注支教地小學的動態,為寒暑假支教打下堅實的基礎。
穿過風、路過雨、我來到這里,
樹蔭綠、蝴蝶語、野花和小溪,
把幸福寫進紙里,疊成飛機...
伴隨著團隊主題曲《紙飛機》優美的旋律,十年的承諾,在一代代“黔行人”的堅守下成為現實。憶往昔,十年風雨兼程,“黔行人”攜手前行,共同譜寫了似水年華里亙古不變的愛與希望,看今朝,十年奮斗不止,“黔行人”漫漫求索,必將繼往開來,再續黔緣!